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7:58:28  浏览:99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通知

工信部运行[2012]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能力,确保应急工业产品供应及时、有序、高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总结汶川和玉树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二Ο一二年三月六日



  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1.5预案体系

  2组织体系及任务分工

  2.1组织体系

  2.2任务分工

  3应急准备

  3.1机制准备

  3.2工业产品储备

  3.3产业准备

  3.4信息准备

  3.5科技准备

  4应急响应

  4.1响应级别

  4.2应急响应

  4.3信息发布

  5事后管理

  5.1征用补偿

  6保障条件

  6.1资金保障

  6.2运输保障

  6.3通信保障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7.2宣传与培训

  7.3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7.4奖惩

  8附则

  8.1名词术语

  8.2预案管理

  8.3制定与解释部门



  1总则

  1.1目的

  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能力,确保应急工业产品供应及时、有序、高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2号)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3.1本预案适用于国家在处置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处置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具体是:

  (1)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缺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组织;

  (2)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需装备、材料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供应保障,动物防疫物资、自然灾害救助物资、防汛抗旱物资等国家已有应急预案按其规定执行。

  1.3.2本预案指导地方开展有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

  1.4工作原则

  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基于现有应急工业产品管理体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企业按照需求做好应急工业产品保障供给。

  坚持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应急工业产品保障由事发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建立分级响应、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

  坚持预防和准备为主,平战结合。注重常态与应急状态的衔接,做好生产能力准备,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预案演练。

  坚持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加强部门间、部省间、区域间沟通协调,完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与运输、储备、调用间的协调机制。

  1.5预案体系

  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国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的总体预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的规范性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发布实施,报国务院备案。

  (2)专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专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某类应急工业产品(如装备、材料等)或者某类突发事件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如地震、气象灾害等)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发布实施。

  (3)地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地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由省级、地(市、州)级、县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应对本地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而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订并发布实施,报上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4)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应急预案。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国家及地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要求,为做好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制订并实施,报当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2组织体系及任务分工

  2.1组织体系

  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组织体系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地(市、州)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县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四级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分工和本预案规定,负责综合协调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地(市、州)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县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参照本预案,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相关职责。

  2.2任务分工

  2.2.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分管部领导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新闻宣传组和专家咨询组,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时可根据需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产品领域成立专项保障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

  (2)领导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制订工作方案,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根据需要,制订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联合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4)当突发事件由国务院统一指挥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

  (5)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2.2.2综合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分管局领导担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人员为成员。综合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按规定发布应急响应信息;

  (2)联系国家应急指挥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3)综合分析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

  (4)跟踪了解应急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问题;

  (5)承担应急值守,起草专报信息,编辑工作简报;

  (6)承担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日常工作;

  (7)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2.3原材料保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分管司领导担任组长,承担消杀用品、建筑材料等应急保障。装备保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分管司领导担任组长,承担救援装备、运输装备、抢修装备等应急保障。消费品保障工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分管司领导担任组长,承担医药、食品等应急保障。电子信息产品保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分管司领导担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分管局领导和软件服务业司分管司领导担任副组长,承担通信装备、监测探测设备等应急保障。各专项保障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根据工业产品应急需求,拟订紧急生产方案;

  (2)监测有关应急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

  (3)组织协调有关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和供应;

  (4)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2.4新闻宣传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分管厅领导担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人员为成员。新闻宣传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归口对外宣传,确定宣传口径;

  (2)通报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3)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与典型;

  (4)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2.5专家咨询组,由工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专家咨询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提出建议;

  (2)对工业产品选择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

  (3)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3应急准备

  3.1机制准备

  3.1.1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预警预报机制

  密切与国家应急指挥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关注突发事件演进过程。根据国家应急指挥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对可能受到威胁的地区和行业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向有关地区和行业发出预警信息,通报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可能调用的应急工业产品范围和规模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要求有关地区和行业做好应急准备并采取相应措施。

  3.1.2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协调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应急指挥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联络员制度。常态下不定期交流工业产品应急需求信息;应急状态下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3.1.3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省合作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应急工业产品保障合作机制,加强需求信息沟通。

  3.1.4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结合区域发生突发事件规律,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相互协作,及时通报信息,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3.2工业产品储备

  3.2.1生产能力储备

  对峰值需求大、正常储备难度高、生产工艺特殊的应急工业产品,根据产品类型、地理位置和未来需求,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重点企业认定制度,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开展应急生产能力储备,加快完善和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建立健全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储备体系。

  3.2.2社会储备

  充分利用生产企业在库存和销售环节的现有储备能力,对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经常性工业产品,选择有关生产企业开展社会储备,定期发布指南,强化动态调整和跟踪。

  3.2.3实物储备

  根据需要,必要时对重要应急工业产品采取实物储备。

  3.3产业准备

  制定扶持应急产业的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应急产品和技术,建立应急产业标准体系和准入制度,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防和处置的产业支撑能力。

  3.4信息准备

  开展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调查,掌握产品类型、性能指标、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业产品信息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3.5科技准备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先进适用应急工业产品相关技术研究,加强应急工业产品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对工业产品需求的紧急和严重程度,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级别。

  4.2分级响应

  4.2.1特别重大应急保障响应(Ⅰ级)

  4.2.1.1启动条件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所需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现有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类型多,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国务院或国家有关应急指挥机构部署了保障任务。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4.2.1.2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启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Ⅰ级响应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综合组、有关专项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和专家咨询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4.2.1.3响应内容

  响应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安排应急保障工作任务,协调重大问题,向突发事件发生地派出现场工作组。

  综合组第一时间掌握并确认应急工业产品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根据需要提出应急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并做好衔接,及时上报重大情况,做好应急值守,协助有关企业捐赠应急工业产品。

  根据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应急保障需要启动相应专项保障组,对峰值需求巨大的应急工业产品,拟订不同类型产品应急生产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正常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产品,第一时间掌握库存情况,建立动态监测制度,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形式做好应急保障,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实施紧急征用。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立即启动区域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其他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部署,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相关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应急工业产品供应企业的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在需要启动应急生产机制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计划,加强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合作,快速扩大生产能力,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并及时上报产品供给、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

  新闻宣传组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重大事项宣传,定期发布信息,必要时组织专题新闻发布活动。

  咨询专家组在应急保障主要节点和重要事项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4.2.1.4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终止Ⅰ级响应。

  4.2.2重大应急保障响应(Ⅱ级)

  4.2.2.1启动条件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所需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现有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类型较多,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国家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4.2.2.2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启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Ⅱ级响应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综合组、有关专项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和专家咨询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4.2.2.3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下达应急保障工作任务,协调重大问题,必要时向突发事件发生地派出现场工作组。

  综合组及时掌握并确认应急工业产品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及时上报重大情况,做好应急值守,协助有关企业捐赠应急工业产品。

  根据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应急保障需要启动相应专项保障组,对峰值需求巨大的应急工业产品,视需要拟订相应应急生产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正常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产品,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形式做好应急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立即启动区域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其他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给予指导协调。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及时上报产品供给、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

  新闻宣传组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重大事项宣传报道,不定期发布信息。

  咨询专家组在应急保障主要节点和重要事项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4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终止Ⅱ级响应。

  4.2.3较大应急保障响应(Ⅲ级)

  4.2.3.1启动条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国家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4.2.3.2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Ⅲ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正式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立即启动值班制度,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4.2.3.3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组织协调紧急生产,通过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大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启动区域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其他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4.2.3.4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4一般应急保障响应(Ⅳ级)

  4.2.4.1启动条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国家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4.2.4.2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Ⅳ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综合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4.2.4.3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方式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要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4.2.4.4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Ⅳ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5 响应级别调整

  4.2.5.1 随着突发事件进展,当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保障条件超出或小于已发布响应级别时,可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

  4.2.5.2 当发生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时,如所需应急工业产品达到上述相应级别,可参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4.3信息发布

  4.3.1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4.3.2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事后管理

  5.1征用补偿

  根据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情况,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6保障条件

  6.1资金保障

  对于保障应对突发事件调用、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所需各项经费,应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

  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所需经费,通过规定程序申请由同级财政审核后予以保障。

  6.2运输保障

  加强与综合运输协调部门和交通运输、铁道和民航部门衔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确保应急工业产品运输畅通,必要时可申请“绿色通道”。

  6.3通信保障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配备必要的通信装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网络,建立联系渠道。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活动。

  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所辖区域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

  7.2宣传与培训

  组织编写统一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培训大纲和教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图书等多种渠道,宣传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

  将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

  7.3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评估

  定期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评估工作,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提出评估方法和程序。

  7.4奖惩

  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附则

  8.1名词术语

  工业产品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品、半制成品和在制产品。

  8.2预案管理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

  (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出现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台相关新的法律法规;

  (2)根据应急演练和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的评估结果,需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3)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调整;

  8.3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和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规范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以下简称担保资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以下简称再担保机构)增强业务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资金。

  第三条 担保资金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 财政部负责担保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确定担保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重点,会同财政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持方式及额度

  第五条 担保资金采取以下几种支持方式:

  (一)业务补助,鼓励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再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担保额的2%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再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再担保额的0.5%给予补助。

  (二)保费补助,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机构开展的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补助,补助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

  (三)资本金投入,鼓励担保机构扩大资本规模,提高信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特殊情况下,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新增出资额的30%给予注资支持。

  (四)其他。用于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的其他支持方式。

  第六条 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可以同时享受以上不限于一项支持方式的资助,但单个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当年获得担保资金的资助额,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超过3000万元。

第三章 申请条件及要件

  第七条 申请担保资金的担保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和经营,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经营担保业务1年以上(含1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当年新增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额占新增担保业务总额的70%以上;新增单笔担保责任金额1500万元以下(含1500万元,下同)担保业务占新增担保业务总额的70%以上,或新增单笔担保责任金额1500万元以下担保业务额在3亿元以上。

  (四)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不超过担保机构净资产的10%。

  (五)当年新增担保业务额达净资产的3倍以上,且代偿率低于3%。

  (六)平均年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

  (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按规定提取准备金。

  (八)其他。

  第八条 申请担保资金的再担保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和经营,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以担保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经营中小企业再担保业务1年以上(含1年)。

  (三)再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当年新增中小企业再担保业务额占新增再担保业务总额的70%以上;新增单笔再担保金额1500万元以下的再担保业务额占新增再担保业务总额的70%以上,或新增单笔再担保金额1500万元以下的再担保业务额在20亿元以上。

  (四)当年新增再担保业务额达净资产的5倍以上。

  (五)平均年再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5%。

  (六)内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七)其他。

  第九条 申请担保资金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应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一)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

  (三)经注册会计师专项审计的担保业务情况(包括担保业务明细和风险准备金提取等)。

  (四)担保业务收费凭证复印件。

  (五)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四章 资金申请、审核及拨付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每年按照本办法规定,联合下发申报通知,明确当年担保资金支持重点、资助比例、具体条件、申报组织等内容。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和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核工作。

  第十二条 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本地区范围内公开组织担保资金的申请工作。

  第十三条 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依据本办法规定和当年申报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申报的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担保资金申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底稿和其他相关资料上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对各地上报的申请报告及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项目计划。

  第十六条 财政部根据审核后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审定资金使用计划,将项目支出预算指标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并根据预算管理规定及时拨付担保资金。

  第十七条 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收到担保资金后,应按照有关财务会计规章制度进行财务处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对担保资金申报、审核及使用共同实施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担保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获得担保资金支持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各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应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 获得担保资金支持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有关资产财务、担保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的材料,同时将以上材料的电子文档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应建立担保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和绩效评估机制,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上报资金使用汇总报告及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报告。

  第二十二条 担保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违反规定使用、骗取担保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担保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有关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有关办法》的通知
1996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
总行根据近年来会计、财务、结算、联行等制度的改革,结合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施行办法》(以下简称《施行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以下简称《考核标准》)。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行要按照《施行办法》的规定,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抓紧时间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辖内会计达标升级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各级行要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长远规划和考核年度目标计划,尤其是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会计全辖达标,不留空白点,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规划既能顺利实施又确保质量。
三、各等级确认行要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做好考核验收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考核的原则,从严掌握考核标准,认真行使考核确认权利。在对申报的单位进行考核验收时,还要帮助他们找出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其改进,确保被确认等级的单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省、地(市)行会计管理机构,在对所辖机构考核验收的同时,也要按照《考核标准》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检查,模拟验收,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总行。
四、要重视和坚持日常的检查监督工作,财会监管员要按季对照《考核标准》,对监管的机构进行检查、辅导,写出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将作为上级行对会计达标升级单位考核验收的一个重要依据。各级行要定期对所辖机构已达标升级的单位进行检查、复查和抽查,促使达标升级的单位保持荣誉,争取更大的成绩。
五、明年是确认1995年至1996年度会计工作等级的考核验收年,为使各级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长远规划和目标计划,总行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按照宁缺勿滥、确保质量、分类指导的要求,初步确定1995年至1996年度,以省为单位会计工作上等级的比例:二级为8--12%;一级为1--2%。据此,请各级行结合辖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好会计工作上等级的计划。
请各分行将贯彻执行《施行办法》和《考核标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总行。

附: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施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银行会计达标升级活动在总行的领导下,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农业银行县(市)支行及以上营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作为一个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的考核单位,确认会计工作等级。
单独设置的储蓄部、所、专柜,可不按本办法考核。
第四条 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的考核内容共分为八个方面,(一)会计工作管理;(二)会计基本规定;(三)会计核算;(四)会计档案;(五)出纳业务;(六)结算与联行;(七)财务管理;(八)优质服务。
第五条 会计工作等级分为:会计工作达标单位(简称:达标)、会计工作三级单位(简称:三级)、会计工作二级单位(简称:二级)、会计工作一级单位(简称一级)四个等级。
第六条 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按照《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规定的项目考核评定。考核采取千分制。凡考核达到800--850分(含800分)的单位,为会计工作达标单位;凡考核达到850--900分(含850分)的单位,为会计工作三级单位;凡考核达到900--950分(含900分)的单位,为会计工作二级单位;凡考核达到950分(含950分)以上的单位,为会计工作一级单位。
以上各等级考核中,第二项和第三项的得分合计分别为:
达标不得低于276分;
三级不得低于285分;
二级不得低于296分;
一级不得低于300分。同时,第八项得分不得低于50分。
对被考核的单位没有的考核项目(条),采取等比例扣分方法,其公式为:
扣分系数=1000/该单位应得总分数
各项(条)应扣分数=各项(条)实扣分数×扣分系数
第七条 会计工作三级以上等级单位的考核确认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会计工作达标单位考核确认工作可按年进行。各等级的考核确认权限为:
达标:由县(市)行一级申报,地(市)行组织考核确认,并颁发证书。
三级:由县(市)支行一级申报,地(市)行组织考核,提出考核意见,报省(单列市)分行进行抽查确认,并颁发证书。
二级:由地(市)行一级集中申报,省(单列市)分行组织考核,提出考核意见,报总行进行抽查确认,并颁发证书。
一级:由省(单列市)分行集中申报,总行组织考核,提出考核意见,报人民银行总行确认,并颁发证书。
第八条 申报达标升级的单位,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达标:贯彻执行国家颁布制定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农业银行会计、出纳、结算、联行、财务等各项制度,按规定正确组织核算和处理各项业务,加强财务管理,配齐财会监管员,建立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做好服务与监督,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基本上实现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辖内机构100%达到达标标准。
三级:在达标的基础上,完善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考核期内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财务指标;全辖70%的营业机构应用计算机处理对公业务;80%以上的会计单位达到三级标准,其余20%达到达标标准。
二级:保持三级单位荣誉2年以上,考核期内全面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各项考核指标且不亏损;全辖80%的机构使用计算机处理对公业务,其中城区行必须全部使用计算机处理对公业务;85%以上的会计单位达到二级标准,其余15%达到三级标准。
一级:保持二级单位荣誉4年以上,考核期内盈利并全面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各项考核指标;全辖机构100%使用计算机处理门市业务;80%以上的会计人员获得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辖内机构100%达到一级标准。
第九条 各级行的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应由低到高依次进行,一般不得跨级申报、确认。
考核期内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当年不得参加会计达标升级考核。
1.严重违反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滥用科目、篡改帐表、搞帐外帐;
2.发生丢失印章、密押、重要空白凭证、压数机;
3.发生属于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违章操作造成2000元以上经济损失;
4.发生失窃、火灾等事故,造成2万元以上经济损失;
5.发生错帐、错款等技术性差错,损失累计达2000元(含2000元)以上;
6.违反结算纪律,受到分行一级通报批评。
第十条 申报单位必须首先对照《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逐级进行自检评分,模拟验收,对自检发现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在整改过程中,不得对过去制作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进行重制、更换。整改工作完成后方能提出申报。申报达标的单位必须向上级考评小组提供申报表和自查报告。申报升级的单位还应由上级行出具推荐材料。上述材料于考核验收年6月底前上报考核行。
第十一条 按照考核确认权限,各级行要成立考核评定小组,考核小组要有一定比例的成员具备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成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各级考评小组在收到各单位的申报后,应按照考核确认权限进行考核和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25%;考核验收应抽查考核期内1--2个季度的资料,对重制、更换的会计资料不予认可;按照“监管制度”规定,财会监管员每季度对辖属机构常规性检查的工作报告,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要出具书面考核意见和考核计分表。考核意见的主要内容为:
1.申报单位在开展会计达标升级工作中的主要作法、突出成绩和基本经验;
2.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
3.考核结论及推荐意见。
考核小组负责人及申报单位负责人分别在考核意见和考核计分表上签章。
第十二条 会计工作已升级的单位,荣誉称号一般保持2年。2年后,将重新申报,并根据考核结果重新确认其会计工作等级。
第十三条 凡获得会计工作三级以上的单位,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四条 已达标升级的单位要对照《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按年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可由原等级确认的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组织复查。复查可采取抽查方式。抽查时有两个以上机构实际工作明显低于等级标准时,应停止复查,并对被查单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会计工作严重混乱,核算质量明显下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发生第九条情形之一的,有权撤销或建议原等级确认的部门撤销其原等级资格,2年后方准重新申报。
第十五条 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均以总行制定的标准为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制定的补充规定,不得低于总行制定的《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
第十六条 各级行要切实加强对会计达标升级考核验收工作的领导,在组织考核验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考核的原则,认真负责,从严掌握,把好质量关,严防走过场。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找出会计出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促其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第十七条 会计达标升级工作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出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各级行要加强对会计达标升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成立由主管行长负责的会计达标升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做好日常的检查监督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财会监管人员的作用,定期对照《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对辖属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时期考核与时点考核相结合,促进达标升级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达标升级工作的作用。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制定,解释、修改权属总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辖内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 1.根据业务需要和 | | 县以上行、部未设置会 |
| |制度规定设置会计机构, | 20 |计管理部门的不得分;营业 |
| |配备会计出纳人员。 | |机构会计出纳人员少于3 |
| | | |人不得分。 |
| |----------------------------|----------|----------------------------|
| | 2.分管会计的领导 | | 分管会计的领导不熟 |
| |应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具 | |悉会计工作的扣10分;未 |
| |有组织、领导会计出纳工 | |制定工作计划的扣10分; |
| |作的能力,要有计划、有 | |工作计划流于形式、重点不 |
| |重点、有检查地开展会计 | 50 |突出、管理工作一般化的扣 |
| 一、 |出纳工作,阶段性成果明 | |10分;会计主管人员未达到 |
| |显;会计主管人员应精通 | |助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 |
| 会 |会计专业知识,具有相应 | |每人扣10分;会计出纳人 |
| |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胜 | |员无证上岗的每人扣10 |
| 计 |任本职工作;会出人员应 | |分。 |
| |具有专业技能,持证上 | | |
| 工 |岗。 | | |
| |----------------------------|----------|----------------------------|
| 作 | 3.会计人员保持相 | | 会计主管人员任免、调 |
| |对稳定,任免、调动符合 | 20 |动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
| 管 |《会计法》有关规定。 | |的,会计出纳人员调动未经 |
| | | |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同意 |
| 理 | | |的每人扣3分。 |
| |----------------------------|----------|----------------------------|
| | 4.严格内勤主任坐 | | 应配未配内勤主任的 |
| |班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 | 30 |不得分;不严格履行岗位职 |
| |责。 | |责,不坚持坐班的每天扣5 |
| | | |分,扣完20分为止。 |
| |----------------------------|----------|----------------------------|
|180分| 5.严格财会监管制 | | 未按规定配备财会监 |
| |度,定期开展检查辅导。 | 30 |管员的不得分;人员未配齐 |
| | | |的,缺1人扣10分;未定期 |
| | | |开展检查辅导每季少查1 |
| | | |个单位扣5分。 |
| |----------------------------|----------|----------------------------|
| | 6.建立健全岗位责 | | 未建制的不得分;岗位 |
| |任制和质量考核制,以岗 | 30 |职责不明确的每人扣3分; |
| |定责,定期考核,奖惩分 | |未坚持质量考核的扣5分。 |
| |明。 | |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 7.按规定执行权责 | 20 | 未执行的不得分;执行 |
| |发生制。 | |不全面的扣5分。 |
| |----------------------------|----------|----------------------------|
| | 8.按规定正确使用 | | 有意篡用混用会计科 |
| |会计科目和帐户(含表外 | 20 |目和帐户的不得分;错用会 |
| |科目)。 | |计科目和帐户,每个科目扣 |
| 二、 | | |2分;违反帐户管理规定的, |
| | | |发现一次扣2分。 |
| 会 |----------------------------|----------|----------------------------|
| | 9.严格内部制约制 | | 未做到双人临柜、钱帐 |
| 计 |度,认真做好复核工作和 | |分管的(柜员制除外)不得 |
| |事后监督。 | 30 |分;帐、表、凭证、卡未进行 |
| 基 | | |复核的(以复核章为依据), |
| | | |缺一次扣2分;实行柜员制 |
| 本 | | |未设事后监督的不得分;监 |
| | | |督不严的,1次扣2分。 |
| 规 |----------------------------|----------|----------------------------|
| | 10.严格遵守操作规 | 25 | 违反操作规程处理业 |
| 定 |程,正确办理各项业务。 | |务的一次扣5分。 |
| |----------------------------|----------|----------------------------|
| | 11.会计出纳人员变 | | 会计出纳人员变动未 |
| |动、短期离职均应办理交 | 25 |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的不 |
| |接,手续清楚。 | |得分;交接手续不全的一次 |
|150分| | |扣2分;短期代理无手续的 |
| | | |一次扣5分。 |
| |----------------------------|----------|----------------------------|
| | 12.严密会计电算化 | | 操作员、复核员、系统 |
| |业务管理,做到岗位明 | |管理员之间不得相互串岗, |
| |确,责任清楚,安全可靠。 | |串岗的不得分;密码按授权 |
| |计算机生成的凭证,帐 | |控制(包括出纳柜员制),违 |
| |簿,报表,应符合电算化 | 30 |者不得分;数据按规定备份 |
| |的有关规定。 | |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一次 |
| | | |扣5分;生成的凭证、帐簿、 |
| | | |报表,不符合电算化规定的 |
| | | |一项扣5分。 |
|--------|----------------------------|----------|----------------------------|
| | | | |
| 三、 | 13.会计凭证使用正 | | 凭证使用错误、要素不 |
| |确,受理凭证认真审查, | |全、内容不完整的按抽查比 |
| 会 |各种凭证要素齐全,凭证 | |例扣分,每1%扣2分;凭证 |
| 计 |传递准确、及时、手续严 | 30 |未由银行内部传递(除制度 |
| 核 |密。 | |另有规定外),传递错误、积 |
| 算 | | |压或手续不严发现一笔扣3 |
| | | |分。 |
|150分| | |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 14.按日轧帐,总分 | | 未按日轧帐的一次扣5 |
| |核对,内外帐务,定期核 | |分;总帐与分帐不符的一项 |
| |对,帐务核算达到“六相 | |扣5分;未达到“六相符”的 |
| |符”即帐帐、帐款、帐据、 | |每笔扣5分;对帐单回收率 |
| |帐实、帐表、内外帐务六 | |达到90%以上并勾对的不 |
| |相符,实现会计出纳无差 | 50 |扣分,90%以下每降低5个 |
| |错。计算机生成的总帐 | |百分点扣1分;会计差错率 |
| |和明细帐应当定期打印 | |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的不 |
| 三、 |且必须连续编号。 | |扣分,每超过万分之0.1扣 |
| | | |5分;出纳差错率控制在百 |
| 会 | | |万分之一以内的不扣分,每 |
| | | |超过百万分之0.1扣5分。 |
| 计 | | |计算机生成的总帐和明细 |
| | | |帐不定期打印的一次扣5 |
| 核 | | |分;编号不连续的一次扣5 |
| | | |分。 |
| 算 |----------------------------|----------|----------------------------|
| | 15.按规定设置和使 | | 应设未设总、分户帐的 |
| |用会计帐簿,帐、簿、表、 | |每户扣5分;帐、簿、卡设置 |
| |卡设置齐全,遵守记帐规 | |不全缺一项扣3分;错用帐 |
| |则,正确更正错帐,按规 | 35 |簿种类的一户扣1分;帐务 |
| |定办理帐务结转。 | |记载不规范,每笔扣1分; |
|150分| | |未按规定更正错帐每笔扣1 |
| | | |分;结转不合规定的每笔扣 |
| | | |1分。 |
| |----------------------------|----------|----------------------------|
| | 16.按照《会计基本 | | 不按规定种类及时编 |
| |制度》及有关制度规定及 | |报缺一种扣5分;报表内容 |
| |时编报会计报表及有关 | 35 |不完整一处扣5分;签章不 |
| |报表,做到报表内容完 | |全一外扣1分;数字不衔接 |
| |整,真实准确,签章齐全, | |一处扣5分。 |
| |各种报表之间各项目之 | | |
| |间相关数字衔接一致。 | | |
|--------|----------------------------|----------|----------------------------|
| | 17.按规定装订凭 | 15 | 未按规定装订的每本 |
| 四、 |证、帐簿、报表。 | |(册)扣5分。 |
| |----------------------------|----------|----------------------------|
| 会 | 18.各种会计核算资 | | 未按规定收集整理并 |
| |料按制度要求收集整理, | |立卷归档的不得分;归档年 |
| 计 |立卷归档,完整无缺,专 | |限混乱、种类不分的扣5 |
| |人专库保管。磁性介质 | 20 |分;没有专人专库(柜)保管 |
| 档 |档案按规定备份、归档和 | |的各扣5分;登记不合规的 |
| |保管。 | |扣5分;陈列无序的扣5 |
| 案 | | |分;档案丢失不全的扣10 |
| | | |分;磁性介质档案保管不符 |
| | | |合规定的扣5分。 |
| 50分| | |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四、 | | | |
| | 19.严格遵守会计档 | | 调(查)阅手续不符合 |
| 会 |案调(查)阅和销毁制度。 | 15 |规定的每次扣5分;销毁档 |
| 计 | | |案不符合规定的扣5分;未 |
| 档 | | |设调(查)阅和销毁登记簿 |
| 案 | | |的各扣5分。 |
| | | | |
| 50分| | | |
|--------|----------------------------|----------|----------------------------|
| | 20.现金收付双人临 | | 现金收、付未双人临柜 |
| |柜,换人复核(柜员制除 | |不得分;柜员制无监控设备 |
| |外);实行柜员制的要有 | 20 |不得分;未换人复核的每笔 |
| |监控设备;帐款当日核 | |扣2分;帐款未当日核对的 |
| |对;午休及营业终了所有 | |发现一次扣5分;午休和营 |
| |现金、金银及有价单证等 | |业终了未扫数入库的一次 |
| |要扫数入库;出入库填制 | |扣5分;未填制出入库票的 |
| |出入库票。 | |一次扣2分。 |
| |----------------------------|----------|----------------------------|
| | 21.票币整点及时准 | | 票币整点不合规每捆 |
| |确;出纳错款按规定处 | |扣1分;名章、封签等手续 |
| |理;无空、溢库和白条或 | 20 |不全每捆扣0.5分;出纳错 |
| |实物抵库现象;防止假币 | |款未按规定处理的一次扣5 |
| 五、 |流入、出;不得拒收、换辅 | |分;发生空、溢库和白条或 |
| |残币。 | |实物抵库的不得分;误收、 |
| 出 | | |付假币一次扣2分;拒收、 |
| | | |换辅残币一次扣2分。 |
| 纳 |----------------------------|----------|----------------------------|
| | 22.严格库款管理, | | 未技术双人管库制度 |
| 业 |坚持双人管库、双人守 | |的不得分;未坚持同进同出 |
| |库,钥匙分管和单线交接 | 20 |库房的发现一次扣10分; |
| 务 |制度。 | |未执行钥匙单线交接制度 |
| | | |的一次扣5分。 |
| |----------------------------|----------|----------------------------|
| | 23.坚持领导查库制 | | 县级行主管行长,每年 |
|100分|度,作好查库记录(查库 | |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查库;会 |
| |时,要查有价单证,有价 | |计科股长每季至少全面查 |
| |单证视同现金保管)。 | 20 |库1次;基层处所负责人每 |
| | | |旬至少查库一次,上述缺查 |
| | | |一次扣5分;查库内容记载 |
| | | |不全的扣3分。 |
| |----------------------------|----------|----------------------------|
| | 24.严格库房管理, | | 库房和营业室安全设 |
| |库房及营业室安全设施 | |施缺一项扣5分;不合规定 |
| |齐全;库房整洁无杂物; | |的扣2分;库房有杂物、摆 |
| |库款存放整齐有序;做到 | 20 |放不整齐扣2分;有火灾、 |
| |无火灾、潮湿、霉烂、虫 | |潮湿、霉栏、虫蛀、鼠咬等现 |
| |蛀、鼠咬等现象。 | |象各扣4分。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 25.印、押、证、机按 | | 未建立登记簿的一种 |
| |规定建立使用和保管登 | |扣5分;未建立分管分用制 |
| |记簿;坚持分管分用制 | |度的或已建立制度但不认 |
| |度,严密交接手续。 | |真执行的不得分;不严格按 |
| | | 40 |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 |
| | | |分;交接内容不全的一次扣 |
| | | |5分;营业终了印、押(机)、|
| | | |证未入库的不得分;临时离 |
| | | |柜未入箱上锁的一次扣5 |
| | | |分。 |
| |----------------------------|----------|----------------------------|
| | 26.严格控制知押 | | 凡知押超范围的不得 |
| |面,有押机构知押人员一 | |分;编押办法与密押代号未 |
| |般限制在两人以内;编押 | 30 |分管的不得分;编押不隐 |
| |办法与密押代号分开保 | |蔽、不注意回避的一次扣5 |
| 六、 |管,不得发生泄密事故。 | |分;密押未装箱入库(保险 |
| | | |柜)保管的一次扣10分;寄 |
| 结 | | |送违反规定的一次扣10 |
| | | |分。 |
| 算 |----------------------------|----------|----------------------------|
| | 27.重要空白凭证列 | | 未列入表外科目核算 |
| 与 |入表外科目核算;库房要 | |的扣10分;无专人专库 |
| |有专人管理,领发手续严 | |(柜)保管的扣10分;领发 |
| 联 |密,帐实相符;建立使用 | 35 |手续不严密一次扣5分;帐 |
| |销号制度;作废凭证按规 | |实不符的不得分;使用未销 |
| 行 |定处理;坚持按月查库制 | |号及作废凭证未按规定处 |
| |度,并有记录。 | |理的一次扣5分;销号不认 |
| | | |真的一次扣5分;会计主管 |
| | | |人员每月无查库记录的一 |
| | | |次扣5分。 |
|170分|----------------------------|----------|----------------------------|
| | 28.按规定编发联行 | | 未按规定编发联行报 |
| |报单;收发信件要有登 | |单或传输数据的每笔扣2 |
| |记;及时准确轧计汇差; | |分;收发信件不登记的一次 |
| |进行联行对帐并查清未 | |扣2分;汇差轧计不准确、 |
| |达;查询、查复及时认真, | 30 |不及时的各扣5分;应查未 |
| |查询查复凭证妥善保管; | |查的每笔扣2分;有查不复 |
| |电子汇兑系统准确及时 | |或查复不及时的每笔扣2 |
| |传输和接收数据,及时处 | |分;查询查复凭证保管不善 |
| |理帐房,按规定备份数 | |丢失的一次扣2分;备份不 |
| |据。 | |符合规定的一次扣2分;联 |
| | | |行对帐、未达查清不及时的 |
| | | |一次扣2分。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六、 | | | |
| | 29.认真执行《票据 | | 压票、任意退票一次扣 |
| 结 |法》和《银行支付结算办 | |10分;无理拒付应由银行支 |
| 算 |法》中的有关规定,正确 | 35 |付的票据,一次扣10分;受 |
| 与 |及时办理各种结算业务。 | |理无理拒付一次扣5分;制 |
| 联 | | |定附加条件影响汇路畅通 |
| 行 | | |的一次扣5分;签发空头汇 |
| | | |票、本票的不得分;解付假 |
| | | |票据的不得分。 |
|170分| | | |
|--------|----------------------------|----------|----------------------------|
| | 30.加强固定资产管 | | 基建未按规定立项或 |
| |理;建立帐册,有帐有卡, | |超规模的不得分;停、缓建 |
| |低值易耗品要建立登记 | 30 |项目继续施工的不得分;固 |
| |簿;做到帐实相符,确保 | |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应建未 |
| |财产完整;营业所(处)要 | |建帐、卡、簿的缺一项扣5 |
| |建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 | |分;帐实不符的一项扣3 |
| |耗品使用保管登记簿。 | |分;帐、簿、卡使用不规范的 |
| | | |一次扣2分。 |
| |----------------------------|----------|----------------------------|
| 七、 | 31.加强财务收支管 | | 违反利率政策的不得 |
| |理,正确执行利率政策, | 20 |分;企业存款帐户有款未收 |
| 财 |及时计算利息。 | |息的一笔扣5分;应计未计 |
| | | |复利的一笔扣3分;计算不 |
| 务 | | |按时的一笔扣2分;计息差 |
| | | |错一笔扣3分。 |
| 管 |----------------------------|----------|----------------------------|
| | 32.认真准确地编报 | | 财务收支无计划的不 |
| 理 |财务收支计划。 | 10 |得分,不全面的扣5分。 |
| |----------------------------|----------|----------------------------|
| | 33.定期开展财务收 | | 未按季开展财务活动 |
| |支活动的预测和分析,检 | |分析的扣3分;财务分析内 |
| |查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及 | |容包括资金、收入、成本(费 |
|150分|效果,总结经验,挖掘潜 | |用)、利润分析、存在的问 |
| |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 | 20 |题、建议与措施等内容,少 |
| |平。 | |一项扣3分,预测目标控制 |
| | | |不准确、没到位的,每项扣5 |
| | | |分。 |
| |----------------------------|----------|----------------------------|
| | 34.加强应收、应付 | | 应收款项中有非营业 |
| |款项及递延、无形资产管 | |性占款的一笔扣10分;未 |
| |理,做到无非营业性占 | 20 |按规定列支递延资产、无形 |
| |款。 | |资产的一笔扣10分。 |
------------------------------------------------------------------------------------
续表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 标准分 | 评分标准 |
|--------|----------------------------|----------|----------------------------|
| | 35.财务核算完整、 | | 凡发生截留利润、转移 |
| 七、 |真实、准确。无乱挤乱摊 | |收入和私设小金库等违纪 |
| |成本、截留利润、转移收 | 25 |行为的不得分;未按规定计 |
| 财 |入、私设小金库等违章、 | |提折旧、呆帐准备、应收、应 |
| 务 |违纪行为。无滥发奖金 | |付利息的每笔扣5分;其他 |
| 管 |实物津贴、虚报冒领等违 | |违纪、违规的每笔扣5分。 |
| 理 |反财经纪律和制度规定 | | |
| |的行为。 | | |
| |----------------------------|----------|----------------------------|
|150分| 36.全面完成上级行 | | 利润、费用、固定资产 |
| |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 | 25 |净值等指标未完成的,一项 |
| | | |扣10分。 |
|--------|----------------------------|----------|----------------------------|
| | 37.坚持文明用语, | | 未实行挂牌服务扣10 |
| |杜绝服务禁语,实行挂牌 | |分;未实行文明用语扣5 |
| |服务和限时服务。 | 15 |分;与顾客有争吵行为的发 |
| | | |现一次不得分;未实行限时 |
| | | |服务的扣2分。 |
| |----------------------------|----------|----------------------------|
| | 38.设立便民设施, | | 未设立便民设施的扣2 |
| |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工 | |分,未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 |
| 八、 |作环境整洁优美。 | |的扣5分;收到客户的批评 |
| | | 15 |意见属实的,一次扣5分; |
| 优 | | |对客户批评意见不及时研 |
| | | |究处理的,一次扣5分;工 |
| 质 | | |作环境脏乱差扣5分。 |
| |----------------------------|----------|----------------------------|
| 服 | 39.运用现代化手 | | 城区行未运用计算机 |
| |段,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 | |办理门市业务的不得分;出 |
| 务 |服务。 | |纳对外现金收、付未使用 |
| | | 10 |点钞防伪等机具设备的扣5 |
| | | |分;省、地、县行营业部和业 |
| | | |务量较大的城区行办事处 |
| 50分| | |未应用电话查询系统等先 |
| | | |进服务手段的扣2分。 |
| |----------------------------|----------|----------------------------|
| | 40.营业时间应方便 | | 未公布营业时间的扣5 |
| |客户,予以公布,不得擅 | 10 |分;擅自停止营业或缩短营 |
| |自停止营业或缩短营业 | |业时间的一次扣5分。 |
| |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
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申报表
单位名称----------------------
申报级别----------------------
单位行政领导人(签章)--------
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章)--------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农业银行
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验收评分表
----------------------------------------------------------------------------
| |
|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
|------------------------------------------------------------------------|
|序 号| 考核项目 | 标 分 | 扣 分 | 得 分 |
|------|----------------------------|----------|----------|----------|
| 1 | 会计工作管理 | 180 | | |
|------|----------------------------|----------|----------|----------|
| 2 | 会计基本规定 | 150 | | |
|------|----------------------------|----------|----------|----------|
| 3 | 会计核算 | 150 | | |
|------|----------------------------|----------|----------|----------|
| 4 | 会计档案 | 50 | | |
|------|----------------------------|----------|----------|----------|
| 5 | 出纳业务 | 100 | | |
|------|----------------------------|----------|----------|----------|
| 6 | 结算与联行 | 170 | | |
|------|----------------------------|----------|----------|----------|
| 7 | 财务管理 | 150 | | |
|------|----------------------------|----------|----------|----------|
| 8 | 优质服务 | 50 | | |
|------|----------------------------|----------|----------|----------|
| | 合 计 |1000 | | |
|------------------------------------|----------------------------------|
| | |
|考核小组意见 |被考核单位意见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
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汇总计分表
申报单位:
------------------------------------------------------------------------------------
| | |地(市)行|分 行|总 行| 2--3项得分 |
| 机构名称 |自检评分| | | |------------------------|
| | |考核评分 |考核评分|考核评分|自检|地市行|分行|总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市)行监管员考核 | | |
| | 分行考核小组考核意见 | 总行考核小组考核意见 |
|期内检测情况和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签章)| | |
|----------------------------| | |
|地(市)行考核小组考核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核小组负责人(签章) | 考核小组负责人(签章)| 考核小组负责人(签章)|
| |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
------------------------------------------------------------------------------------
------------------------------------------------------------------------------------
|地(市)行推荐意见 | 分行推荐意见 | 总行确认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签章)| 年 月 日(签章)|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